昨天聊了财报的简单四类,今天我们单聊张三,单聊成长股。
张三的标签——28岁,清华博士毕业,毕业三年,年薪50万。
跟其它三人对比,张三的优势是这两点:
1、年轻 28岁才工作3年。
2、学历 清华博士毕业,是高质量的起点。
A股里,哪些行业足够年轻?
煤炭?
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能源,它的商业化超过200年。
酱油?
虽然我没查具体历史,但是估计也有好几百岁。
银行?
起源于欧洲的商业银行,历史也超过200年。
这些存在百年历史的行业,都叫传统行业。
花有重开日,人无再少年。
人在一年一年变老,
但同时,每年也都有年轻人。
年轻的行业,就是新兴行业。
比如,新能源汽车,基本上是近10年的事情,比亚迪不再生产燃油车刚刚发生在4月;光伏产业稍微长一点,有20年。
国产大飞机产业呢? C919飞机还在试飞,没有形成国内对应产业链;
新冠药行业呢,当下也就国外的辉瑞默沙东药物,国产都在研发阶段;
元宇宙行业呢,去年都说是元宇宙元年,但是也就炒一个概念。
年轻,无极限。
路走对,前途光明。走错,努力白费。
所以,张三的第二个优势也很重要——高学历。
高学历就是能力,高于常人,起码是智商和学习能力高于普通人。
一家公司当然也应该具备此类优势,可以是技术优势,可以是垄断优势,也可以是规模优势。
技术优势很好理解,比如比亚迪这DMI混动技术 刀片电池,国内没有第二家;
垄断优势,比如贵州茅台这个赤水河,片仔癀这个独特秘方;
规模优势,比如煤炭龙头中国神华,水电龙头长江电力,电池龙头宁德时代,乳业龙头伊利股份,水泥龙头海螺水泥,并非其它公司不会,而是都没它们在行业规模大。
如果这样太复杂,那么,我们不妨世俗的简单一点。
李四去年赚1000万,今年亏500万,明年赚200万;张三去年赚10万,今年赚50万,明年赚100万。
谁成长性更好?
记住了,我问的是成长性,不是问你谁赚得多!
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几个图片,来理解理解,什么叫成长性。
以酒类为例,为什么我只讲白酒,从来不讲黄酒?看看他近10年的收入变化
2013年14.68亿收入,利润1.32亿;去年还是15.77亿收入,利润2.亿。
不愧是女儿红,伊人依旧。
对比一下白酒领域近3年涨幅最大的山西汾酒
2014年收入39亿,去年199亿,利润也从3亿增长到52亿,关键是这个过程里稳定增长,7年里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,没有下降。
士别三日,刮目相看。
7年时间,收入增长5倍,利润增长15倍。
换个行业对比,比如隆基股份和北方华创
光伏行业龙头隆基绿能,2013年收入才22亿,去年达到809亿,利润也从7千万增长到90亿。
弹指一挥间,人间变了天。
8年时间,收入增长37倍,利润增长129倍。
北方华创要从2018年开始换,因为国产替代主要发生在那一年,经过3年发展——收入也从33亿增长到96亿,利润表从2亿增长到10亿。
写到这,有人肯定要说了——光伏设备增长了10年,半导体设备增长了3年,这都是过去。
会不会从今年开始就不行了呢?
这个担心非常正确,比如一季度隆基增速就下降到6%,有这个担心很正常。
但是也有一批公司,一季度增速继续维持高成长,比如我给你们看这两个图:
标红的是一季度利润增速超过30%的公司,大部分都是对应细分领域龙头。
不过成长股也有坏处,最典型的就是——估值高、位置高。
比如石英股份,它今天创了历史新高,不存在超跌,也无法低吸,只能“追高”。
又比如智能座舱龙头的德赛西威,这公司在未来新能源车智能驾驶领域非常重要,但是估值的PE是56。不像长城汽车,给了下跌70%的福利大折扣。
头疼了吧,估值低的银行这种不上涨,成长高的估值高位置也高,真怕去做了接盘侠。
一旦头疼,就要再读5月10日那篇《什么叫真正的价值投资?》
先做好3个月内的事情,再记住成长股的核心——成长性。
张三的优势是年轻和高学历,不是存款多,资产多,那是我们后面三篇文章聊的行业和龙头们。